有句老話是這樣講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萬萬不能。人是趨利性的動物,此話應該不假。不愛錢者,甚少。正因如此,古代掌握權柄的官員們,多有利用職務之便,收受別人財物,也就是我們現代講的“貪污腐敗”。應該說,在人類文明發展伊始,當權者“腐敗”現象就已存在,譬如,古代律例里就有“惟貨”等罪名,專指官員收受賄賂。
當然,濟南私家偵探在對于官場“腐敗”問題,民間百姓無不痛恨疾首,而高坐皇位的歷代天子們,為維護皇權需要或者其他目的,對官場“腐敗”現象大多也有約束。嚴厲者,如明太祖朱元璋、清世宗雍正帝等,可是大殺八方,官不聊生。因此,即便貪欲熏天者,背后用盡搜刮手段的,在人前也得正正衣冠,亮出一副清廉的節操(至少,在天子面前得如是表態)。可是,歷史有趣的地方在于,總有例外。譬如下面登場的這位,就是一位高調的“腐敗”者。此人,名叫蕭何。
蕭何這人,在歷史上名氣應該是很大的。當年大漢建制伊始,漢高祖劉邦召集百官論功行賞之時,就曾特別點名提到三人,一是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張良,一是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的韓信,還有一位,正是分管后勤的蕭何(后來世人將此三人搞了一個組合,即大名鼎鼎的“漢初三杰”)。除此,劉邦還力排眾議,將這位“后勤”部長,硬生生地排在披荊斬棘、身先士卒的曹參、樊噲等名將之前,位于眾卿之首,封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
所謂食邑,是指被封王侯享有封地內民戶賦稅撥充的權利,至于萬戶,大概也能看出蕭何封地不小(萬戶,一戶保守估計三人,蕭何至少掌管三萬人的財政大權,當時國家人口大概一千五百萬人不到)。皇上如此大方賞賜,應該說,蕭何是不缺錢的。可有趣的是,《史記》卻記載了這樣一段話:“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千萬”。
簡單交待一下事件背景:漢十二年秋,淮南王黥布造反。這個黥布,可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史記》這樣評價:“天下猛將也,善用兵”。對于這樣一位大BOSS級人物,劉邦自然得親自率兵征討,而我們的蕭何同志,自然留守長安,負責軍需輸送。可未想到,劉邦前腳剛走不久,蕭何卻利用職權之便,大發戰爭財,號召百姓勒緊褲腰帶,砸鍋賣鐵支持大漢維穩事業,卻以此名由大肆低價強買民宅良田數千萬,納入自己名下(現在的貪官,膽子大的,被戲稱“房叔”的,名下房產也不過幾十上百套,但若和蕭何比較,恐怕只能稱之“房產界小菜鳥”了)。如此橫征暴斂,自然是民怨載道。
濟南私人偵探按道理,“腐敗”官員,要盡量低調才是。譬如,有幾十套房產的,公開場合總得抱怨著自己租房的日子如何地艱辛,有幾百塊名表的,人前還得穿個汗漬斑斑的襯衣秀清苦。可我們的蕭何同志,卻毫無收斂的意思,竟高調地在“微博”上放出風聲,要告狀,盡管到劉邦那告去,而且,還指出一條明路,最好還得抱團告,告出影響力來。于是,就有了“民道遮行上書”一幕。
可是,濟南私家偵探蕭何真是生性貪財之人?當我們翻開諸多史料,找尋蕭何此前的信用記錄,發現貪財的沒有,清廉的倒是不少。其間,蕭何的人生究竟經歷了何種變故?才能讓一位恪信謹行的老男人放下心理包袱,奮不顧身地投入滾滾的金錢欲海?難道是因為家中諸房姨太們夜夜淘寶奢侈品,如雪片至的賬單讓蕭何消受不起,還是家外小三小四小五們高調炫富,非要端著鮑魚燕窩在寶馬車里哭?還是蕭何炒股失敗,落下一筆“經濟爛賬”?其實,都不是。蕭何的轉變,只是源于遇見一人。一個男人。
有意思的是,這個讓蕭何改變“人生觀”的男人,在史料里,竟名字都未成記下。他的身份,為蕭何門客。那是一個月黑風高夜,門客敲響了蕭何房門。蕭何問,何事?客對曰,談心!蕭何心想,我褲子都換了,你這么晚來談什么心。但蕭何是個知情達禮的人,還是禮貌地往房間一指,笑道,里面請。
門客落座,茶也不急著喝,直指著蕭何腦門,笑道,你啊,大禍臨頭啦。蕭何聞言,不太高興了,心里嘀咕,這還讓人怎么愉快地聊天?門客抿口茶,笑道:這些年來,你在外邊混得這么牛B,你媽知道嗎?知道對不?鄉里知道嗎?也知道。甚至,你的大名,街上隨便拉個連三歲小孩,都知道吧。不用說,邦哥也知道(“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
可是濟南偵探公司啦,相國,知道什么叫功高震主嗎?你民調這么高,邦哥他能睡得著嗎?要是明天老百姓們搞個啥選舉什么,你不是要把他搞下臺了?你要知道,邦哥很生氣,后果很嚴重。門客口里的邦哥,自然是皇帝劉邦。蕭何大半夜聽了這套話,額頭早冒起冷汗,忙問,如何破?門客笑笑道,其實也簡單,邦哥忌諱你什么?無非是名聲。你要做的,就八個字:少干好事,多干壞事。
當然,這干壞事,其實也是得講究技巧的。譬如強搶民女的、逼良為娼的、偷雞摸狗的、作奸犯科的,這種低級的,蕭何不會做也不愿做,琢磨了一番,也只有在房地產界折騰點動靜出來,好歹也算高端大氣。于是,就有了蕭何“賤貰貸以自污”的記載。那么,蕭何如此作踐自己的人格,高調地偽裝成了一個“腐敗分子”,究竟效果如何呢?史料如是說:“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看的出來,對于蕭何的所為,劉邦是相當滿意的。劉邦滿意了,蕭何這人頭,算是保住了(漢朝開國冊封的異姓王侯中,能善終的沒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