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偵探網準點熄燈的酒店,夜半詭異的童謠,十年前在大火中喪生的妹妹,因追查真相去世的父親,貌合神離的四兄弟和身份不明的“蓉”,兩名偵探如何在兩名相繼被害的死者中查明真相?
單從案件名稱和場景設置來看,《明星大偵探》(以下簡稱“明偵”)第六季開篇的《夜半酒店》,與第三季的《酒店驚魂》有著幾分類似,但不少觀眾認為,不論是劇情發展還是場景布置、乃至各類細節的處理,都能明顯感受到明偵的明顯“進化”。
對一檔場景靠搭、推進靠人的室內綜藝而言,這是個不小的挑戰。一系列的要求也直接決定了,明偵的“準備期”相比“錄制期”只長不短,而“準備”的內容會更偏向故事的設定,以及故事線本身和推理線的結合。
“節目雖然有相對固定的環節,但每期裝載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這當中的可控性在節目組手上。”《明星大偵探》總導演何舒在第六季身份變成了制片人,她在接受《三聲》專訪時表示,“這是一檔70%的推理故事、30%真人秀的節目。”
01|“劇情”
“劇情”是《明星大偵探》最為突出的特點,一定意義上,觀眾消費明偵內容的過程,已經在向影視內容的消費靠攏,也讓六季明偵培養出了一大批“死忠粉”。這種黏性讓明偵高度獲益,代價則是難度水漲船高。
隨著節目主題的深入,每一季都要推出12個不同的創意,這對明偵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舒表示:“每一年發生的新聞是不計其數的,每一個新聞都有成為明星大偵探故事的可能性。但要保證12個故事都是經典和非常厲害的創意,這是很難的。”
02|“養成”
何舒對《三聲》表示,在明偵誕生之初,劇本殺這種形式在中國的受眾群體很小,“基本就是一些喜歡推理的人,知名度也極為有限。”但另一方面,這也可以成為芒果TV在轉型初期的一個切入點。
在前三季的累積之后,從第四季開始,明偵迎來關鍵轉折點:加入素人。這一做法曾引起過一定的爭議,有人質疑素人存在的合理性,也有人質疑素人與明星之間的權利不對等,影響游戲公平性。
這種穩定給單集的個性營造了空間,例如,《天空公寓》主打作案手法,《忘憂雜貨鋪》則側重劇情的打造。
03|“外延”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目前劇本殺市場的風靡,我們的節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何舒在接受《三聲》專訪時表示。
在“素人”的作用和優勢逐漸顯現后,《名偵探學院》在呼聲下誕生。它以為核心節目輸送新人為理念,通過召集社會各行各業愛好推理的人群,進行腦力PK,其中表現優秀者將被選為明偵嘉賓。借助衍生節目,明偵團隊增加了選人中間環節和新人曝光度,既擴大了明偵宇宙,也巧妙地轉換了成本的使用。
何舒表示:“無論是素人也好,明星也好,在長達六季的節目中,一定會有所成長,將來會不會進到演藝圈,變的更加的知名,存在多種可能性。”在第一季播出時,王嘉爾、白敬亭等嘉賓的知名度都與如今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統一的成長性與明偵一直以來的“選人標準”息息相關。何舒告訴《三聲》,一方面,明星嘉賓必須具備一定的游戲性,在劇本殺過程中不至于冷場;另一方面,考慮到“劇情式綜藝”的定位,大部分內容是事先設定好的,明星嘉賓也需要符合劇情角色定位,這有點類似于影視中的casting環節:有時為了讓明星嘉賓能駕馭角色,導演在選角過程中也會適當修改劇本。
這種在不斷與外部連接的過程中對主體內容的把控,構成了明偵成為“綜N代常青樹”的方法論之一:受嘉賓的臨場發揮、游戲環節的設置、觀眾審美疲勞等因素影響,大多數綜N代都難以逃脫口碑下滑的宿命,明偵卻在熱度和口碑上一路高歌猛進,節目組對節目本身的控制力成為了最簡單的概括。
在每一次正式錄制前,節目組相當于已經構建好了對劇情的基本理解、對嘉賓選擇的基本把握、對節目價值觀倡導的基本判斷,這是明偵六季以來沿襲的一套方法論,也是不斷精細、不斷自我革新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