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私家偵探談美國腐敗就像幽靈似的與人類糾纏不休,只要制度上存在漏洞,時機適合,就必然會伺機出動、四處游蕩。而反腐敗,就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綜合本領,這一點在美國的反腐敗機構中,與一個部門相當吻合――那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簡稱FBI)。由于美國大片的渲染,FBI中的特工可謂家喻戶曉,且被描述成無所不能、膽識超群、渾身絕技的“間諜”式人物。
巧合的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遍地開花的各類博物館中,還真有一家間諜博物館。雖然美國的博物館絕大多數都是免費的,但間諜博物館卻要收門票23美元,好在參觀以后感覺物超所值。博物館內除了滿屋的電子化高科技頂尖設備可供隨意擺弄操作游玩外,還有一流間諜常用的道具,如路邊的郵筒、電話亭等,以及如何甩掉跟蹤等實用知識,當然其主體是展出美國和世界上最為出色的間諜們的事跡以及他們曾為國家作出過的重要貢獻。如Dmitri Bystrolyotov、Sidney Reilly、Harriet Tubman和Elizabeth Van Lew等。展覽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出口處的書店里賣的也全是與間諜有關的傳記、小說和音像資料。這些資料說明,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信息的全面收集與掌握是反間諜的關鍵要素,也是做大事的必備條件――反腐敗這一系統工程何嘗不如此。
作為聯邦司法部下屬的一個部門,聯邦調查局是美國最重要的犯罪偵查機構。美國司法部的任務是依法維護美國政府的利益,執行聯邦法律以確保公共安全,統領聯邦控制和打擊犯罪工作。司法部長是美國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其職責是為美國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及對司法部門進行監督,是內閣成員之一,同時也是聯邦檢察系統的總檢察長。聯邦調查局負責調查違反聯邦法律的各種犯罪案件。目前,聯邦調查局有雇員2萬多名,其中近9000人是特工。其局長由總統直接任命,經參議院批準,任期為10年。其第一任局長是著名的埃德加?胡佛(J.Edgar Hoover),他以高超的領導技巧掌控這個機構48年,并以充沛的精力將其從默默無聞的小部門打造成大名鼎鼎的打擊犯罪和間諜的精英機構。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聯邦調查局在調查各種公職人員的腐敗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調查范圍極其廣泛,且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調查官員濫用職權的一切行為,如政府官員的貪污、挪用公款、洗錢以及其他影響較大的腐敗案件等。2009年7月23日,美國新澤西州3名市長、2名州議員以及多名政府官員因涉嫌貪污、跨國洗錢和販賣人體器官等被警方逮捕。行動當天,約有300名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參與了逮捕行動。長期負責新澤西州公共腐敗項目調查的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埃德?卡雷爾感慨地說:“腐敗問題就像癌癥一樣,已經深深嵌入新澤西的政治文化中。”
為加強調查執法力度,聯邦調查局總部下設鑒定、刑事調查、訓練、技術服務等職能部門,由10位助理局長擔任領導,同時在美國各地建有59個地區辦事處和426個駐區站,其偵查網絡遍布全國每個角落,并在世界2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駐外機構,執行總部分配的任務。在偵查案件時,特工們窮盡幾乎所有高科技手段,包括竊聽,指紋識別,電子儀器跟蹤,秘密拍照,監視公司、企業的計算機系統等。
FBI還有一種死盯(sting)戰術,即采取模擬犯罪的方式考驗和誘惑被認為有嫌疑的政府官員,也就是說,這不是用來針對已經犯罪的官員,而是派人去“腐敗”官員,看官員上不上鉤,要是上了鉤,就會被抓捕。比如1980年初,FBI搞了一個“阿伯斯卡姆行動”,1名特工以阿拉伯石油大亨的身份向國會議員行賄,結果6名眾議員和1名參議員落網犯了受賄罪,另有一些政府官員也受到牽連。
從1908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授權司法部長查爾斯?約瑟夫?波拿巴(Charles J. Bonaparte)成立“小型偵探機構”逐步發展至今,FBI已走過百年歷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聯邦調查局的職能也在變化之中:從起初的調查美國西部地區土地非法銷售,到調查政治激進分子,到20世紀30年代打擊三K黨和間諜案,再到當前的反腐敗以及打擊有組織犯罪和恐怖主義活動等。盡管在監視愛因斯坦、驅逐卓別林等事件中,聯邦調查局飽受爭議,但其忠誠(Fidelity)、勇敢(Bravery)、正直(Integrity)的信念一直未變,其在大多數美國民眾中的形象也是正面的,人們普遍認為,FBI是打擊犯罪最有效的機構,包括對政府官員腐敗案件的調查。